全球领先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

安全、快速、便捷的加密货币交易服务,支持超过1000种数字资产的现货和衍生品交易。

24h 交易量
$8.5B
用户
15M+
币种
1000+

别人买我虚拟币又报警:非法交易背后的法律困局

在虚拟货币交易的灰色地带,“别人买我虚拟币又报警” 的情况并不罕见。这类纠纷的核心在于虚拟货币交易本身的非法性,使得买卖双方都可能陷入法律困局。​

我国明确规定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不受法律保护。当买方购买虚拟币后,若因价格暴跌、被诈骗或资金来源问题选择报警,整个交易链条的违法性便会暴露。例如,买方可能以 “被诱导投资” 为由报案,声称对虚拟货币的风险不知情,试图通过警方介入追回资金;而卖方则可能因涉及 “非法经营”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” 等被调查。​

从法律角度看,卖方的责任需结合具体情节判定。若卖方明知买方资金来自诈骗、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,仍向其出售虚拟币,可能构成掩饰、隐瞒犯罪所得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即便资金来源合法,单纯的虚拟币买卖也可能因 “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” 被认定为非法经营。此前有案例显示,某人多次向他人出售虚拟币获利,因交易金额达数百万元,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刑。​

买方报警后,警方介入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。交易资金可能被冻结,无论买卖双方是否存在过错,参与非法交易的资金都可能被认定为 “非法所得” 予以没收。例如,某地警方在处理一起虚拟币交易报警时,发现双方交易涉及的资金流向与电信诈骗案件相关,最终冻结了相关账户,买卖双方均因涉案被调查。​

更复杂的是,虚拟货币交易的匿名性和跨平台性,让责任划分变得困难。买方可能在交易后以 “收到的虚拟币数量不符”“平台跑路导致资产丢失” 等理由报警,而卖方因无法提供合法交易凭证,难以证明自身无过错。这种情况下,双方的权益都无法通过法律途径得到保障,反而可能因参与非法活动承担相应责任。​

对于曾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的人而言,若遇到 “买家报警” 的情况,应主动配合警方调查,如实说明交易过程。但需明确,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是前提,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 “交易公平” 的可能性微乎其微。最终,买卖双方都可能面临资金损失、法律追责等后果。​

这一现象警示所有参与者:虚拟货币交易不存在 “安全边界”,任何环节的纠纷都可能触发法律风险。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避免陷入此类困局的唯一途径。

加密货币知识学院

从新手到专家,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,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。